艳阳高照,谷里今儿据说有八十多度。海边不能和谷里比,但太阳也晒得人皮肤发疼。中午小超模约了朋友看电影,把车趴在我单位楼下,一看她眼前真是一亮,顺溜得不得了的大长腿,酷得了不得的黑超眼镜,安家白底黑花粗棒针大毛衣,皮短,马丁靴,要多帅有多帅。陪超模在农贸市场转了一圈,感觉倍儿有面子。
本年度一开头,就被NAP,Shopbop和Ashford的sales轰炸得晕头转向。既然是Free shipping & return,手一软就下了一单又一单。说真的,价钱和货色都算得上漂亮。可见之前的消费欲不振合情合理。
KJL的胸针。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Shopping.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Shopping. Show all posts
Wednesday, January 4, 2012
Saturday, May 21, 2011
Sidewalk Sale: Montana Ave.
之前写洛杉矶Boutique地图的时候提到过Montana Ave. 这条小街位于San Vicente和Wilshire之间,自海边延伸到Brentwood。沿这条街从12th Street 到17th Street,有许多boutique和小馆子。每年有一天Sidewalk sale,各家店铺都在人行道上摆摊。今天就是摆摊日。我还是去凑了个热闹,出乎意料,人行道挤得水泄不通。打折也非常给力,Planet Blue带头全场75% off,牛仔裤好像全场$40,不论牌子。几家眼镜店摆出大量Tom Ford, Derek Lam,Prada,都是$100-130一副。附近小店carry欧洲小牌子居多,今儿全都$10, $20地搁在架子上甩卖。这些衣服都是洛杉矶非常dress down的风格,十几岁的小姑娘和四五十岁养尊处优的居家女人抢得不亦乐乎。
一边看一边不紧不慢地长着草: 领口一圈灰色水晶的粉色绸衫;$10一件波西米亚风的绣花棉质tunic,$30一双的时髦camel色短靴,$30一条满是巨大口袋的军绿色九分裤…… 最心动一条项链不打折,坠子是片巨大的羽毛,非常漂亮,有金属质感。可是纯银的羽毛挂件也比这个卖得便宜。再一顶情人范儿的深灰色草帽,有漂亮的条纹棉布装饰,价格也太离谱了。
最后没捂住钱包,掏$30买了条maxi dress权当旅游购物。看到不少新开的点心铺,冰淇淋铺,小餐馆,还吃了一路sample。大太阳底下闹哄哄人挤人地走了一路,非常relaxing。还记得08年的同一个sidewalk sale,门庭冷清得叫人心里发毛,与今天这么人山人海的热闹架势真有天壤之别。
Montana Avenue Sidewalk Sale
一边看一边不紧不慢地长着草: 领口一圈灰色水晶的粉色绸衫;$10一件波西米亚风的绣花棉质tunic,$30一双的时髦camel色短靴,$30一条满是巨大口袋的军绿色九分裤…… 最心动一条项链不打折,坠子是片巨大的羽毛,非常漂亮,有金属质感。可是纯银的羽毛挂件也比这个卖得便宜。再一顶情人范儿的深灰色草帽,有漂亮的条纹棉布装饰,价格也太离谱了。
最后没捂住钱包,掏$30买了条maxi dress权当旅游购物。看到不少新开的点心铺,冰淇淋铺,小餐馆,还吃了一路sample。大太阳底下闹哄哄人挤人地走了一路,非常relaxing。还记得08年的同一个sidewalk sale,门庭冷清得叫人心里发毛,与今天这么人山人海的热闹架势真有天壤之别。
Montana Avenue Sidewalk Sale
Wednesday, January 5, 2011
放弃……
放弃寻找Burberry和皮衣的deal
刚才忽然想明白一件事儿:如果需要费老鼻子劲儿满世界寻找一件穿起来好看合身的Burberry或是皮衣,那就说明我不适合穿Burberry,也不适合穿皮衣~
好在人生不需要Burberry也不需要皮衣... I am moving on..
刚才忽然想明白一件事儿:如果需要费老鼻子劲儿满世界寻找一件穿起来好看合身的Burberry或是皮衣,那就说明我不适合穿Burberry,也不适合穿皮衣~
好在人生不需要Burberry也不需要皮衣... I am moving on..
Monday, September 13, 2010
洛杉矶购物指南之折扣篇
一直困扰我的一个问题是:洛杉矶是如何建成的?这么大的城市,这么分散的社区。要与同在洛城的朋友天天联系都不容易。在这地方生存是孤单的。孤单的时候,购物是很好的消遣。当购物成了生活中的寄托,找折扣就变得很重要,否则钱包恐怕要吃不消。
有一辆车的时候,找deal是很好玩的事情。回头看看我已经超越了成天盯着Loehmann’s的阶段。这个帖子写来怀念一下当年吧。若有重复还请见谅。
Not your average discount store
有些折扣店是可以持续发现好东西的。这儿所谓的好东西指一二线的designer brand。每人偏爱的牌子不一样,我自己总发现惊喜的地方有这些:
Nordstrom Rack (Beverly Hills, Canoga Park and Glendale). 很奇怪每间NR的东西都很不同。Canoga Park 虽然偏远,但是它有两个亮点:第一,很大的designer department,东西都final sale,,牌子从Armani, Burberry, Chloe, Dolce & Gabbana 到Ports 1931, 选择真的不少, St. John’s 特别多。不定期有designer全场extra 40%-80% off。找小号衣服是痛苦的,不过很能让我享受淘的感觉。第二,海量鞋子,大牌偏少,原价200-300这个档次的则很多,我也找到过Maholo原价近 千的靴子。Glendale我去的次数不算多,觉得偏小,但selection和其他Nordstrom Rack都不重叠。Beverly Hills这间则是新开的,别看地方寸土寸金,designer department也不大,折扣却可以很慷慨。我见过同一件原价七八百刀的D&G jacket这里标价比Canoga Park直接低一百刀。
Loehmann’s. 重点说Beverly Hills这间,因为它地方特大。近年还干脆把男装部挪到La Cieniga 东面,是否为了夫妻逛街不至于吵架?Loehmann’s每间店可以看到的东西都差不多,BH这间有一个巨大的Backroom,里头也是Armani, D&G啥都可以找到——Nordstrom里头是Armani Collectionz, Loehmanns可以找到Gorgio Armani。买包买鞋的人在这里可能会有点点失望,想置衣服的则可以逛到吐血,因为店实在忒大了。需要提一下他们家臭名昭著的open space试衣间,一旦使用,会被迫看到许多不太悦目的肢体。
相比NR和Loehmanns,西洛杉矶其他的折扣店如Ross, Marshalls, TJMaxx吸引力就差很多了。不过淘些折扣厨具还是乐在其中的。
DSW。曾经很喜欢Westwood那间DSW,淘到过五十多块好看得不行的Miu Miu麂皮高跟鞋。这间关门之后附近只剩下Marina Del Ray和Hollywood两个location,每次去都觉得有些失望,所以也不大力推荐了。
折扣购物地图
Beverly Hills
Loehmann’s 在洛杉矶的旗舰店紧挨着Beverly Center,地方特大。近年还干脆把男装部挪到La Cieniga 东面,是否为了夫妻逛街不至于吵架?Loehmann’s每间店可以看到的东西都差不多,BH这间有一个巨大的Backroom (designer apparel),是个亮点。买包买鞋的人在这里可能会有点点失望,想置衣服的则可以逛到吐血,因为店实在忒大了。需要提一下他们家臭名昭著的open space试衣间,一旦使用,会被迫看到许多不太悦目的肢体。
马路对面的Beverly Connection,目前有Marshalls和Nordstrom Rack,以及Loehmann’s的男装部。重点说一下新开不久的Nordstrom Rack,别看地方寸土寸金,designer department也不大,折扣却可以很慷慨。我见过同一件原价七八百刀的D&G jacket这里标价比别处直接低一百刀。总的来说,值得一逛。
Canoga Park的Nordstrom Rack
Canoga Park 虽然偏远,但是它有两个亮点:第一,很大的designer department,东西都final sale,,牌子从Armani, Burberry, Chloe, Dolce & Gabbana 到Ports 1931, 选择真的不少, St. John’s 特别多。不定期有designer全场extra 40%-80% off。找小号衣服是痛苦的,不过很能让我享受淘的感觉。第二,海量鞋子,大牌偏少,原价200-300这个档次的则很多,我也找到过Maholo原价近 千的靴子。
这间Nordstrom Rack毗邻一个巨大的Westfields mall,更别说它还在去Camarillo的半路上。多少次我雄心勃勃想去Camarillo逛outlets,都中途折下高速,Nordstrom Rack绕一圈收兵回家。
Inland Empire
I- 10洛杉矶以东五十公里,进入一片冬天勉强能见到绿色,夏天一片红黄色焦土的地区,高速上好车渐少,皮卡渐多,一边开车一边看着温度计不断地跳,跳, 跳……伸手摸车窗高过了体温,恭喜你,这就是Inland Empire。这个地区夏天的气温比洛杉矶市中心高将近二十度。
我猜Inland Empire的居民们夏天的消遣之一该是逛街。不能不提这个名叫Ontario Mills的巨大outlet store。此地云集Nordstrom Rack, Marshalls, Off Saks, 还有一百多家outlets,电影院,以及D&B。整个outlet都在室内,冷气超足,要带着全家在这儿消磨六七个小时绝非难事。
更有毅力的同学们,从这里往东再五十迈,就到了著名的Desert Hills Premium Outlets。这已经是旅游名胜,每天一车车日本大陆游客往这儿跑,遂不赘述。要说亲民,Ontario Mills可能要超过Desert Hills。
Rodeo/Off Rodeo shopping
对 于游客来说,Rodeo Drive听起来颇为intimidating。其实经常去附近晃悠一下,会发现这一带购物环境很好,大把的免费停车场,还有看不尽的帅哥美女香车。 Rodeo Drive上头有许多designer boutique,大多店面宽敞,选择很多,时不时也有折扣,唯一遗憾是加州的税现在高得真得很不像话。门口面无表情的胖保安们虽然看来很有压迫感,但店 员风格普遍不算势利。总而言之,非常适合window shopping,可以在附近诸多local favorite restaurants(比如Jack & Jills)吃个brunch再散步消食。
除了服饰,Rodeo Drive上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小型gallery。作品多是比较现代抽象的,虽然都是出售的,但你大可免费一一参观过来。记得其中一间还有不少毕加索。
我 自己去附近逛街的时候,经常去的几间店其实位于一个block之隔的Beverly Drive上。这里的Club Monaco, BR, Anthropologie都是再普通没有的牌子,可是选择常与其他地点有所不同。Rodeo上头的BCBG也是这样。喜欢逛家居店的可以看看Crate & Barrels时不时的sample sale。William Sonoma每年都有几个周末有免费参加的烹饪课。
当然Rodeo Drive南端,Wilshire上头还有Saks, Neiman Marcus和Barney三巨头。喜欢找deal的姑娘们在此经常能有惊喜收获。
找到这个网站,店名及地址收得很全,分享一下
http://www.beverlyhillspeople.com/pages/fashion_BHshopping.html
有一辆车的时候,找deal是很好玩的事情。回头看看我已经超越了成天盯着Loehmann’s的阶段。这个帖子写来怀念一下当年吧。若有重复还请见谅。
Not your average discount store
有些折扣店是可以持续发现好东西的。这儿所谓的好东西指一二线的designer brand。每人偏爱的牌子不一样,我自己总发现惊喜的地方有这些:
Nordstrom Rack (Beverly Hills, Canoga Park and Glendale). 很奇怪每间NR的东西都很不同。Canoga Park 虽然偏远,但是它有两个亮点:第一,很大的designer department,东西都final sale,,牌子从Armani, Burberry, Chloe, Dolce & Gabbana 到Ports 1931, 选择真的不少, St. John’s 特别多。不定期有designer全场extra 40%-80% off。找小号衣服是痛苦的,不过很能让我享受淘的感觉。第二,海量鞋子,大牌偏少,原价200-300这个档次的则很多,我也找到过Maholo原价近 千的靴子。Glendale我去的次数不算多,觉得偏小,但selection和其他Nordstrom Rack都不重叠。Beverly Hills这间则是新开的,别看地方寸土寸金,designer department也不大,折扣却可以很慷慨。我见过同一件原价七八百刀的D&G jacket这里标价比Canoga Park直接低一百刀。
Loehmann’s. 重点说Beverly Hills这间,因为它地方特大。近年还干脆把男装部挪到La Cieniga 东面,是否为了夫妻逛街不至于吵架?Loehmann’s每间店可以看到的东西都差不多,BH这间有一个巨大的Backroom,里头也是Armani, D&G啥都可以找到——Nordstrom里头是Armani Collectionz, Loehmanns可以找到Gorgio Armani。买包买鞋的人在这里可能会有点点失望,想置衣服的则可以逛到吐血,因为店实在忒大了。需要提一下他们家臭名昭著的open space试衣间,一旦使用,会被迫看到许多不太悦目的肢体。
相比NR和Loehmanns,西洛杉矶其他的折扣店如Ross, Marshalls, TJMaxx吸引力就差很多了。不过淘些折扣厨具还是乐在其中的。
DSW。曾经很喜欢Westwood那间DSW,淘到过五十多块好看得不行的Miu Miu麂皮高跟鞋。这间关门之后附近只剩下Marina Del Ray和Hollywood两个location,每次去都觉得有些失望,所以也不大力推荐了。
折扣购物地图
Beverly Hills
Loehmann’s 在洛杉矶的旗舰店紧挨着Beverly Center,地方特大。近年还干脆把男装部挪到La Cieniga 东面,是否为了夫妻逛街不至于吵架?Loehmann’s每间店可以看到的东西都差不多,BH这间有一个巨大的Backroom (designer apparel),是个亮点。买包买鞋的人在这里可能会有点点失望,想置衣服的则可以逛到吐血,因为店实在忒大了。需要提一下他们家臭名昭著的open space试衣间,一旦使用,会被迫看到许多不太悦目的肢体。
马路对面的Beverly Connection,目前有Marshalls和Nordstrom Rack,以及Loehmann’s的男装部。重点说一下新开不久的Nordstrom Rack,别看地方寸土寸金,designer department也不大,折扣却可以很慷慨。我见过同一件原价七八百刀的D&G jacket这里标价比别处直接低一百刀。总的来说,值得一逛。
Canoga Park的Nordstrom Rack
Canoga Park 虽然偏远,但是它有两个亮点:第一,很大的designer department,东西都final sale,,牌子从Armani, Burberry, Chloe, Dolce & Gabbana 到Ports 1931, 选择真的不少, St. John’s 特别多。不定期有designer全场extra 40%-80% off。找小号衣服是痛苦的,不过很能让我享受淘的感觉。第二,海量鞋子,大牌偏少,原价200-300这个档次的则很多,我也找到过Maholo原价近 千的靴子。
这间Nordstrom Rack毗邻一个巨大的Westfields mall,更别说它还在去Camarillo的半路上。多少次我雄心勃勃想去Camarillo逛outlets,都中途折下高速,Nordstrom Rack绕一圈收兵回家。
Inland Empire
I- 10洛杉矶以东五十公里,进入一片冬天勉强能见到绿色,夏天一片红黄色焦土的地区,高速上好车渐少,皮卡渐多,一边开车一边看着温度计不断地跳,跳, 跳……伸手摸车窗高过了体温,恭喜你,这就是Inland Empire。这个地区夏天的气温比洛杉矶市中心高将近二十度。
我猜Inland Empire的居民们夏天的消遣之一该是逛街。不能不提这个名叫Ontario Mills的巨大outlet store。此地云集Nordstrom Rack, Marshalls, Off Saks, 还有一百多家outlets,电影院,以及D&B。整个outlet都在室内,冷气超足,要带着全家在这儿消磨六七个小时绝非难事。
更有毅力的同学们,从这里往东再五十迈,就到了著名的Desert Hills Premium Outlets。这已经是旅游名胜,每天一车车日本大陆游客往这儿跑,遂不赘述。要说亲民,Ontario Mills可能要超过Desert Hills。
Rodeo/Off Rodeo shopping
对 于游客来说,Rodeo Drive听起来颇为intimidating。其实经常去附近晃悠一下,会发现这一带购物环境很好,大把的免费停车场,还有看不尽的帅哥美女香车。 Rodeo Drive上头有许多designer boutique,大多店面宽敞,选择很多,时不时也有折扣,唯一遗憾是加州的税现在高得真得很不像话。门口面无表情的胖保安们虽然看来很有压迫感,但店 员风格普遍不算势利。总而言之,非常适合window shopping,可以在附近诸多local favorite restaurants(比如Jack & Jills)吃个brunch再散步消食。
除了服饰,Rodeo Drive上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小型gallery。作品多是比较现代抽象的,虽然都是出售的,但你大可免费一一参观过来。记得其中一间还有不少毕加索。
我 自己去附近逛街的时候,经常去的几间店其实位于一个block之隔的Beverly Drive上。这里的Club Monaco, BR, Anthropologie都是再普通没有的牌子,可是选择常与其他地点有所不同。Rodeo上头的BCBG也是这样。喜欢逛家居店的可以看看Crate & Barrels时不时的sample sale。William Sonoma每年都有几个周末有免费参加的烹饪课。
当然Rodeo Drive南端,Wilshire上头还有Saks, Neiman Marcus和Barney三巨头。喜欢找deal的姑娘们在此经常能有惊喜收获。
找到这个网站,店名及地址收得很全,分享一下
http://www.beverlyhillspeople.com/pages/fashion_BHshopping.html
洛杉矶Boutique地图
按:闲话购物
对于女人来说,购物的功能远远不止满足占有欲那么简单。在买东西的时候她们享受花钱,退东西的时候享受省钱。穿衣服时候享受物尽其用的满足感,捐赠旧衣服的时候又享受行善事的社会责任感。一件合身得体的衣服,镜子里看来固然让自己感觉良好,一件挑战极限的暴露性感衣服却也能带来挑战自己的小小冒险感。跟时尚潮流有安全感,不跟时尚潮流则说明自己品味独到。更不用说和女性朋友一同购物时候建立起来既甜蜜又暧昧的战斗情谊,互相品评,要么鼓励要么批评,看见价廉物美的货色一起分享。其间也不乏互相暗流涌动的互相比较。逛街之余吃饭喝茶做护甲,简直可以围绕购物二字计划整个生活。
所以一个好的购物指南其实不该指点你去什么地方买什么物件。进商场直奔柜台拿了东西付钱就走的那是大老爷们。对于有钱有闲的姑娘们来说,不太有重点却很relaxing的四处晃悠才是王道。基于这个原则,为喜欢逛街而不介意能不能入货的姑娘们介绍一下洛杉矶几处boutique众多的逛街好去处。
注:万能的威基百科上这样定义: A boutique, from the French word for "shop," is a small shopping outlet, especially one that specializes in elite and fashionable items such as clothing and jewelry. In the strictest sense of the word, boutiques would be one-of-a-kind but more generally speaking, some chains can be referred to as boutiques if they specialize in particularly stylish offerings.
一. Melrose
有个ABC朋友,读完大学之后移居上海。她自己开了个boutique小店名唤Melrose。那时候的我对于洛杉矶周遭的outlets已经可以如数家珍,可是Melrose对我来说是个完全陌生的名字。如今想来不得不汗颜于自己的无知。这条其貌不扬的街从比弗利山庄和西好莱坞交界处一直延伸到银湖。虽然光秃秃的两侧连洛杉矶标志性的棕榈树都很少,但许多一线设计师都选择把自家的Boutique store开在这里。在这里逛街,碰到名人的概率高得吓人。与之相比,人潮汹涌的Rodeo Drive更像是为观光客特设的大卖场。
Melrose很长,boutique shop主要集中在San Vicente和La Brea之间。Fairfax东西两侧,店铺风格有显著的变化。东面的boutiques风格鲜明,非常之hip,最吸引全身打洞的年轻人。店面都是有点儿卡通风格的扎眼亮色。若对洛杉矶街头壁画不陌生,当可从中看到最受追捧的波普艺术家的蛛丝马迹。

Wasteland该算是洛杉矶数一数二的Vintage店了,旗舰店也设在这里。Fairfax西侧要安静单调得多,白色方块式的小房子看似不起眼,却密集了以Marc Jacobs, Miu Miu, Paul Smith为首的大量一二线品牌。在这儿逛街最好事先做点儿功课,否则很可能和某些门脸太小的boutique擦肩而过。就算拿了门牌号码,也未必就能顺利找到。特别推荐:

既然说到这条街,不妨顺便提一下位于Beverly Blvd. 和La Cienega交界处的购物中心们。这里与boutiques扯不上什么关系,但近距离内汇集了Beverly Center, Loehmanns, Marshalls, Nordstrom Rack,所以万一Melrose购物未遂,也可以到这里安抚一下骄傲受到伤害的钱包。
二. Robertson Blvd. Third St. 和Beverly Blvd.
这一带不算是我熟悉的地盘,不过也算是洛杉矶标志性的boutique集中地了吧。要说价格,Robertson一带的boutique stores价位甚至比Melrose还要高。最为著名的店是Curve。都说Curve是当下fashion的领头军,保守的职业装在这儿是找不到的,甚而小黑裙都很少,金色系和mixed print一统天下。Britney和J. Lopez都是这间店的常客。另外两间比较热的boutique是Maxfield和狗仔队的最爱——Kitson。Ted Baker在此有店。这一带还有许多高档家私店,包括Armani Casa。
总的来说,这条很不好找趴位的街适合过路喝个咖啡顺便看看名人啥的,但对素人来说,从风格到价格都太过夸张。捂紧钱包,当个观光客是不错的选择。
三. Santa Monica
其实我不知道为啥Santa Monica的海滩这么著名:在我看来它完全overrated。主要问题是海滩边上都是私人住宅,把好景色挡得严严实实,也没法做什么建设。就购物而言,Santa Monica真是个小天堂。三街是著名的购物步行街,大家都很熟悉了,就不赘述。其实三街之外,附近也有些不错的boutique。重点推荐低调的Fred Segal(这间Fred Segal仍由Segal家族拥有),二手店Wasteland 和Crossroads,以及四街上若干时髦的家具精品店。稍远一点儿,位于七街和Broadway交界的Dame是颇受好评的一个boutique,非常洛杉矶风格,各种流行元素都可以找到,价格相对平易近人。这可以算是第三街购物的一个调剂吧。
第三街上能找到的馆子虽然平平,但周围却有洛杉矶最好的几间食府:位于三街和Wilshire交界的Michaels,七街和Wilshire的Melisse,以及六街和Santa Monica的La Botte (Michelin one star)。当然,价格也颇可观。
四. Montana
技术上来说这儿还算Santa Monica。不过Montana Ave也是个响当当的名字。自七街到十七街这几个block,小店林立,什么价位风格都有。每年五月底六月初,会有个所谓的sidewalk sale,我钟爱的Planet Blue一般是全场75% off。因为是warehouse sale,所以就连sample也在其中。淘货永远不是容易的事情,不过找到风格独特的心头好,成就感真是难以言喻。
附近特色餐馆:Father’s Office永远需要等位。这家酒吧下午五点开门,可以喝到五花八门的啤酒,小食菜单简单却美味。Babalu,Blue Plate, 17th Ave. Café, Montana Café 都是附近居民的最爱。
五. 其他
还有许多boutique集散地,比如Brentwood (Ron Herman, Los Angeles Madison, BCBG, etc.), Rodeo Drive , Malibu, Pasadena, Sunset Plaza, Westwood Village, Third Street (downtown), Abbot Kinney Blvd, Santa Monica downtown (Main Street)… 要把他们都说全了是困难的……这些小店在我看来最能体现洛杉矶的时尚和率性随意的风格,与Westfields和Americana所代表的千篇一律的shopping experience相比,它们代表着个性和变化。若你和我一样是个挑剔的人,一定会理解要与众不同总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代价,从而尊重和欣赏每间boutique不一样的面孔。
六. A Boutique Watch List for Los Angeles
如威基百科的定义,boutique本应该是one of a kind。但如今生意做得好的谁不开一两间分店呢。所以连锁店也包括在内。
Curve:http://www.shopcurve.com/
Dame:http://shopdame.com/
Kitson: http://www.shopkitson.com/
Madison: http://www.madisonlosangeles.com/
Maxfield
Planet Blue: http://shopplanetblue.com/
Ron Herman: http://www.ronherman.com
以下应该算是百货公司了,不过就其selection来看,可以逛的程度与boutique不相上下
Barney’s Co-Op: http://www.barneys.com/
CUSP: http://www.cusp.com
Fred Segal: http://www.fredsegal.com/
对于女人来说,购物的功能远远不止满足占有欲那么简单。在买东西的时候她们享受花钱,退东西的时候享受省钱。穿衣服时候享受物尽其用的满足感,捐赠旧衣服的时候又享受行善事的社会责任感。一件合身得体的衣服,镜子里看来固然让自己感觉良好,一件挑战极限的暴露性感衣服却也能带来挑战自己的小小冒险感。跟时尚潮流有安全感,不跟时尚潮流则说明自己品味独到。更不用说和女性朋友一同购物时候建立起来既甜蜜又暧昧的战斗情谊,互相品评,要么鼓励要么批评,看见价廉物美的货色一起分享。其间也不乏互相暗流涌动的互相比较。逛街之余吃饭喝茶做护甲,简直可以围绕购物二字计划整个生活。
所以一个好的购物指南其实不该指点你去什么地方买什么物件。进商场直奔柜台拿了东西付钱就走的那是大老爷们。对于有钱有闲的姑娘们来说,不太有重点却很relaxing的四处晃悠才是王道。基于这个原则,为喜欢逛街而不介意能不能入货的姑娘们介绍一下洛杉矶几处boutique众多的逛街好去处。
注:万能的威基百科上这样定义: A boutique, from the French word for "shop," is a small shopping outlet, especially one that specializes in elite and fashionable items such as clothing and jewelry. In the strictest sense of the word, boutiques would be one-of-a-kind but more generally speaking, some chains can be referred to as boutiques if they specialize in particularly stylish offerings.
一. Melrose
有个ABC朋友,读完大学之后移居上海。她自己开了个boutique小店名唤Melrose。那时候的我对于洛杉矶周遭的outlets已经可以如数家珍,可是Melrose对我来说是个完全陌生的名字。如今想来不得不汗颜于自己的无知。这条其貌不扬的街从比弗利山庄和西好莱坞交界处一直延伸到银湖。虽然光秃秃的两侧连洛杉矶标志性的棕榈树都很少,但许多一线设计师都选择把自家的Boutique store开在这里。在这里逛街,碰到名人的概率高得吓人。与之相比,人潮汹涌的Rodeo Drive更像是为观光客特设的大卖场。
Melrose很长,boutique shop主要集中在San Vicente和La Brea之间。Fairfax东西两侧,店铺风格有显著的变化。东面的boutiques风格鲜明,非常之hip,最吸引全身打洞的年轻人。店面都是有点儿卡通风格的扎眼亮色。若对洛杉矶街头壁画不陌生,当可从中看到最受追捧的波普艺术家的蛛丝马迹。

Wasteland该算是洛杉矶数一数二的Vintage店了,旗舰店也设在这里。Fairfax西侧要安静单调得多,白色方块式的小房子看似不起眼,却密集了以Marc Jacobs, Miu Miu, Paul Smith为首的大量一二线品牌。在这儿逛街最好事先做点儿功课,否则很可能和某些门脸太小的boutique擦肩而过。就算拿了门牌号码,也未必就能顺利找到。特别推荐:
- Marc by Marc Jacobs,可以买到便宜可爱的special items。他们打折不太讲理,幅度有时候大得吓死人,所以有事没事转悠一下是个好习惯。店面由Stephan Jaklitsch设计。(http://www.yatzer.com/2082_stephan_jaklitsch_the_architect_behind_marc_jacobs)
- Crossroads和Wasteland: 虽然卖的都是二手货,但是看看他们进的货基本就知道目前卖的最好的款式是啥。当然也可以带去自己想处理的二手货,看看他们肯收多少。
- Paul Frank,大嘴猴专卖店常有折扣;
- Paul Smith,这是我偏爱的闷骚designer,所以有机会一定去看有什么新款钱包。

- Herve Leger: BCBG走高档路线的姊妹牌子。
既然说到这条街,不妨顺便提一下位于Beverly Blvd. 和La Cienega交界处的购物中心们。这里与boutiques扯不上什么关系,但近距离内汇集了Beverly Center, Loehmanns, Marshalls, Nordstrom Rack,所以万一Melrose购物未遂,也可以到这里安抚一下骄傲受到伤害的钱包。
二. Robertson Blvd. Third St. 和Beverly Blvd.
这一带不算是我熟悉的地盘,不过也算是洛杉矶标志性的boutique集中地了吧。要说价格,Robertson一带的boutique stores价位甚至比Melrose还要高。最为著名的店是Curve。都说Curve是当下fashion的领头军,保守的职业装在这儿是找不到的,甚而小黑裙都很少,金色系和mixed print一统天下。Britney和J. Lopez都是这间店的常客。另外两间比较热的boutique是Maxfield和狗仔队的最爱——Kitson。Ted Baker在此有店。这一带还有许多高档家私店,包括Armani Casa。
总的来说,这条很不好找趴位的街适合过路喝个咖啡顺便看看名人啥的,但对素人来说,从风格到价格都太过夸张。捂紧钱包,当个观光客是不错的选择。
三. Santa Monica
其实我不知道为啥Santa Monica的海滩这么著名:在我看来它完全overrated。主要问题是海滩边上都是私人住宅,把好景色挡得严严实实,也没法做什么建设。就购物而言,Santa Monica真是个小天堂。三街是著名的购物步行街,大家都很熟悉了,就不赘述。其实三街之外,附近也有些不错的boutique。重点推荐低调的Fred Segal(这间Fred Segal仍由Segal家族拥有),二手店Wasteland 和Crossroads,以及四街上若干时髦的家具精品店。稍远一点儿,位于七街和Broadway交界的Dame是颇受好评的一个boutique,非常洛杉矶风格,各种流行元素都可以找到,价格相对平易近人。这可以算是第三街购物的一个调剂吧。
第三街上能找到的馆子虽然平平,但周围却有洛杉矶最好的几间食府:位于三街和Wilshire交界的Michaels,七街和Wilshire的Melisse,以及六街和Santa Monica的La Botte (Michelin one star)。当然,价格也颇可观。
四. Montana
技术上来说这儿还算Santa Monica。不过Montana Ave也是个响当当的名字。自七街到十七街这几个block,小店林立,什么价位风格都有。每年五月底六月初,会有个所谓的sidewalk sale,我钟爱的Planet Blue一般是全场75% off。因为是warehouse sale,所以就连sample也在其中。淘货永远不是容易的事情,不过找到风格独特的心头好,成就感真是难以言喻。
附近特色餐馆:Father’s Office永远需要等位。这家酒吧下午五点开门,可以喝到五花八门的啤酒,小食菜单简单却美味。Babalu,Blue Plate, 17th Ave. Café, Montana Café 都是附近居民的最爱。
五. 其他
还有许多boutique集散地,比如Brentwood (Ron Herman, Los Angeles Madison, BCBG, etc.), Rodeo Drive , Malibu, Pasadena, Sunset Plaza, Westwood Village, Third Street (downtown), Abbot Kinney Blvd, Santa Monica downtown (Main Street)… 要把他们都说全了是困难的……这些小店在我看来最能体现洛杉矶的时尚和率性随意的风格,与Westfields和Americana所代表的千篇一律的shopping experience相比,它们代表着个性和变化。若你和我一样是个挑剔的人,一定会理解要与众不同总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代价,从而尊重和欣赏每间boutique不一样的面孔。
六. A Boutique Watch List for Los Angeles
如威基百科的定义,boutique本应该是one of a kind。但如今生意做得好的谁不开一两间分店呢。所以连锁店也包括在内。
Curve:http://www.shopcurve.com/
Dame:http://shopdame.com/
Kitson: http://www.shopkitson.com/
Madison: http://www.madisonlosangeles.com/
Maxfield
Planet Blue: http://shopplanetblue.com/
Ron Herman: http://www.ronherman.com
以下应该算是百货公司了,不过就其selection来看,可以逛的程度与boutique不相上下
Barney’s Co-Op: http://www.barneys.com/
CUSP: http://www.cusp.com
Fred Segal: http://www.fredsegal.com/
Saturday, December 26, 2009
零战果的Saks之行
早几年我已经养成了节后永不凑热闹逛街的好习惯。今年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从前天起就摩拳擦掌要去Saks。要说我目前并没有任何草,到底是什么支撑着我按照平时上班的钟点起床冲向Saks呢,真是匪夷所思。总之我到Saks附近的时候不过八点半。完全没有车位。连附近的居民区都停满了,警察笑嘻嘻好整以暇地在抄车牌。我停在隔壁NM,状况好得多,但已经有许多人拎着大包小包打道回府。其间与开着香车无法无天的亚非北美拉丁裔大妈小妞们冲突无数。最错愕是下车后大家都一改刚才抢车位时候的凶恶嘴脸,认识不认识的都在电梯里头亲热寒暄,真叫我的小心脏吃不消。
待到进了Saks,我眼前一黑。这哪儿是个商店,简直是天安门广场。黑压压的人群没头没脑地向各个方向涌动。仔细一看,几百号人每人手里拿着一只或者N只鞋,在等SA在仓库找配对的另一只。传说中的sales desk呢?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挤到handbag那边,所有打折架子都是空的!在这些空桌子边上,还有许多大妈恋恋不舍地流连。明明大家都不认识的,开始互相攀谈说今儿抢了些什么刚才没抢到什么。我注意到过一会儿SA会放几个新包出来,也真说不上是什么特好的东西,十几双手立即一齐伸上去,看着很色情,好像无良男观众集体对脱衣舞小姐上下其手。我决定落荒而逃。临走看了看鞋子,其实根本就没有鞋子了,只剩若干个巨大的空鞋架子。我一边撤退,一边用手机偷拍。
据观察,斩获最多、冲锋最勇猛的都是亚洲女性,尤以说广东话的师奶为甚。她们珠光宝气,严妆出行,嘴唇都涂成时下流行那种复古的鲜红色。黑色宽框的香奈尔老花镜、金链条香奈尔翻盖肩包、花呢洋装乃是标准配置。她们身手好得很,速度力度都堪与身强力壮的白人小妞一拼。更难得表情那么严肃,语调那么权威,目光都带着腾腾的杀气。光看气势,别族女性已经输足整条街。
待到进了Saks,我眼前一黑。这哪儿是个商店,简直是天安门广场。黑压压的人群没头没脑地向各个方向涌动。仔细一看,几百号人每人手里拿着一只或者N只鞋,在等SA在仓库找配对的另一只。传说中的sales desk呢?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挤到handbag那边,所有打折架子都是空的!在这些空桌子边上,还有许多大妈恋恋不舍地流连。明明大家都不认识的,开始互相攀谈说今儿抢了些什么刚才没抢到什么。我注意到过一会儿SA会放几个新包出来,也真说不上是什么特好的东西,十几双手立即一齐伸上去,看着很色情,好像无良男观众集体对脱衣舞小姐上下其手。我决定落荒而逃。临走看了看鞋子,其实根本就没有鞋子了,只剩若干个巨大的空鞋架子。我一边撤退,一边用手机偷拍。
据观察,斩获最多、冲锋最勇猛的都是亚洲女性,尤以说广东话的师奶为甚。她们珠光宝气,严妆出行,嘴唇都涂成时下流行那种复古的鲜红色。黑色宽框的香奈尔老花镜、金链条香奈尔翻盖肩包、花呢洋装乃是标准配置。她们身手好得很,速度力度都堪与身强力壮的白人小妞一拼。更难得表情那么严肃,语调那么权威,目光都带着腾腾的杀气。光看气势,别族女性已经输足整条街。
Friday, August 8, 2008
Barney's大卖场亲历记
Barney's大卖场亲历记
身在洛杉矶就是有这个好处:Barney's New York一年两度的大卖场只在纽约和洛杉矶举行。届时全美各地的打折品都汇集到这两处,Prada, Dior之类的大牌白菜一样挂在架子上卖,因此本地的淑女们趋之若鹜。别以为http://www.blogger.com/img/blank.gif这是啥高尚购物场所:洛杉矶的大卖场设在Santa Monica Airport的仓库内。早有纽约时报写时尚专栏的购物达人给出了在此大卖场购物的几点必杀技(原文链接):
1.把你的礼貌扔到人行道上去。一件$75块钱的Marc Jacobs裙子可跟餐桌上最后一块面包不一样。要是你和别人同时伸出手,你可不能就这么把裙子让给人家。问问你自己:你是不是真想要那条Marc Jacobs裙子?或者(声音神经质地转高):"你是不是真想要那条Marc Jacobs裙子??"不用想也知道答案。
2.要么自己去,要么找个尺寸和你完全不同的朋友一起去。购物可不能伤了朋友感情。
3.腾出手。要是你有个"时髦"背包,赶紧背上。就算背包不那么时髦我们也不打算在明天说你什么。斜肩背包也是好选择。但是手一定要腾出来,好在桶里和衣架上掏东西。
4.分散任何有威胁的对手的注意力。你可以大喊"天哪,Rachel Zoe在这儿拍她的真人电视秀??"或者"天哪,那女人的脸对化学磨皮反应得厉害!"或者光喊一声"天哪!",随便往哪个方向一指,应该有用。
5.让自己闻起来臭烘烘,好让别人离你远点儿。我们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通常我们闻起来是甜蜜蜜的焦糖味儿或者向日葵的清香。不过你要是有本事做到这点,我们向你致敬。
6.别小看高跟鞋。没错儿,你得从一架衣服冲到另一架衣服。可是有件趁手的武器也很不错,尤其是当一只黑手偷偷伸向你堆在地板上正准备试穿的小上衣的时候。
7.说到试穿,试衣间是不存在的。可是买了东西也不能退货,所以你要很确定你买的东西你能穿。大卖场会有大量女生公然脱衣,所以也不会太难堪。不过同一个大卖场里也有男人在买东西,我们还不能确定他们是否全是gay。综上所述,如果你打算试穿衣服,我们建议你穿上紧身袜或者紧身裤(我们一般不建议人穿紧身裤,不过为了明天的特卖破例),以使整个过程不那么丢人现眼。对了,还得在衬衫下面穿件小背心。以上建议的前提是你不是个暴露狂——你当然不是,否则也不会读这篇文章了。
8.如果你真的当众脱衣试穿,要注意别把你脱下的衣服混进大卖场的打折品。否则你要是啥都不买,你回家的路将会既寒冷又耻辱。在情人节这个特别日子里,这种耻辱简直称得上是创伤。
我个子矮小,自觉跟人高马大的白妞儿们抢东西不是对手。几百块钱的裙子买了就不能反悔,这也实在挑战我的心理承受能力。然而Santa Monica Airport既然只在三迈之外,不赶这热闹未免太过可惜。所以我把闹钟比平时调早了一个小时,早上七点半毅然开赴大卖场。到SM Airport才七点四十五,停车场粗粗估计已经停了怎么也有上百辆车。原来我来的并不算早,前头排在仓库门口的队伍已经好几十米长了。早上的太阳火辣辣的毫不留情,烤得我后脖子隐隐作痛。四下瞧瞧,各种肤色年纪装扮入时表情或焦灼或傲慢的女士们一看就是积攒了大量大卖场购物经验的,平底人字拖,内衣外面套件宽松的吊带裙甚或海滩cover-up,那些昂贵的手袋大部分都被轻巧的布包取代了。许多女士更带来男友作陪:大卖场也卖男式衣服。除此之外,男友还可以起到拎包,付账,和在试鞋时替女友排队的重要作用。八点一到,一两百号人呼啦啦涌进仓库,这时候就不能不感慨仓库实在有容乃大,这么些人跟百川归海似地瞬间融入打折品的茫茫大海中。
定睛一看,女士们的去向大致分为三类:大多数直奔鞋架,小部分冲向手袋,还有为数不少的竟然毫不犹豫地在"As is"的架子上搜刮起残破品来。我把手袋、鞋子一一看过来而不得要领:款式明明难看得很,一色黑漆漆挂Barneys自己牌子的货色。选择很少。至于价钱也远远说不上可爱:说实话,本地的department stores,几周之前折扣就超过了这个幅度。至于大家为啥还要钻破了头跟不要钱似地大肆采购,对我来说完全是不可理解的。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种白菜甩卖式的大卖场里,烧包气氛十分浓厚。伸手刚想看一件衣服,边上就冷不丁嗖地一声地伸出一只比我更快的手,坚定不移地把我看上的衣服从眼皮底下拿走。要是我回头多看看快手美女有没有改变心意放下抢走的衣服,那美女的表情就变得极为警惕,本来还在犹豫,现在则义无反顾地把衣服紧紧抱在怀里搜寻下件猎物去也。这样严峻的竞争形势下,看见顺眼的衣服实在顾不上再三思量——抓在手里再说吧。一位和蔼可亲的胖大妈笑眯眯逡巡在衣架之间,见人就递上一个垃圾袋似的塑料袋。没多久,整间仓库里就满是费力地拽着大袋子,目光游移,闪烁着狂热失去理智的光芒,还在苦苦寻找心头好的美女们。
Prada的裙子从两三千打到六七百,对于我来说还是近乎荒谬的数字。尺码多是40以上,所以想找几件试着玩亦不可得。我早早打了退堂鼓。这天上午开会,我早就声明"I have an appointment" 不肯参加。一看表还不到开会时间,于是不急着回办公室,而是找个地方坐下来喝咖啡、吃蛋糕、顺手写写终于有机会亲历的大卖场购物。
身在洛杉矶就是有这个好处:Barney's New York一年两度的大卖场只在纽约和洛杉矶举行。届时全美各地的打折品都汇集到这两处,Prada, Dior之类的大牌白菜一样挂在架子上卖,因此本地的淑女们趋之若鹜。别以为http://www.blogger.com/img/blank.gif这是啥高尚购物场所:洛杉矶的大卖场设在Santa Monica Airport的仓库内。早有纽约时报写时尚专栏的购物达人给出了在此大卖场购物的几点必杀技(原文链接):
1.把你的礼貌扔到人行道上去。一件$75块钱的Marc Jacobs裙子可跟餐桌上最后一块面包不一样。要是你和别人同时伸出手,你可不能就这么把裙子让给人家。问问你自己:你是不是真想要那条Marc Jacobs裙子?或者(声音神经质地转高):"你是不是真想要那条Marc Jacobs裙子??"不用想也知道答案。
2.要么自己去,要么找个尺寸和你完全不同的朋友一起去。购物可不能伤了朋友感情。
3.腾出手。要是你有个"时髦"背包,赶紧背上。就算背包不那么时髦我们也不打算在明天说你什么。斜肩背包也是好选择。但是手一定要腾出来,好在桶里和衣架上掏东西。
4.分散任何有威胁的对手的注意力。你可以大喊"天哪,Rachel Zoe在这儿拍她的真人电视秀??"或者"天哪,那女人的脸对化学磨皮反应得厉害!"或者光喊一声"天哪!",随便往哪个方向一指,应该有用。
5.让自己闻起来臭烘烘,好让别人离你远点儿。我们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通常我们闻起来是甜蜜蜜的焦糖味儿或者向日葵的清香。不过你要是有本事做到这点,我们向你致敬。
6.别小看高跟鞋。没错儿,你得从一架衣服冲到另一架衣服。可是有件趁手的武器也很不错,尤其是当一只黑手偷偷伸向你堆在地板上正准备试穿的小上衣的时候。
7.说到试穿,试衣间是不存在的。可是买了东西也不能退货,所以你要很确定你买的东西你能穿。大卖场会有大量女生公然脱衣,所以也不会太难堪。不过同一个大卖场里也有男人在买东西,我们还不能确定他们是否全是gay。综上所述,如果你打算试穿衣服,我们建议你穿上紧身袜或者紧身裤(我们一般不建议人穿紧身裤,不过为了明天的特卖破例),以使整个过程不那么丢人现眼。对了,还得在衬衫下面穿件小背心。以上建议的前提是你不是个暴露狂——你当然不是,否则也不会读这篇文章了。
8.如果你真的当众脱衣试穿,要注意别把你脱下的衣服混进大卖场的打折品。否则你要是啥都不买,你回家的路将会既寒冷又耻辱。在情人节这个特别日子里,这种耻辱简直称得上是创伤。
我个子矮小,自觉跟人高马大的白妞儿们抢东西不是对手。几百块钱的裙子买了就不能反悔,这也实在挑战我的心理承受能力。然而Santa Monica Airport既然只在三迈之外,不赶这热闹未免太过可惜。所以我把闹钟比平时调早了一个小时,早上七点半毅然开赴大卖场。到SM Airport才七点四十五,停车场粗粗估计已经停了怎么也有上百辆车。原来我来的并不算早,前头排在仓库门口的队伍已经好几十米长了。早上的太阳火辣辣的毫不留情,烤得我后脖子隐隐作痛。四下瞧瞧,各种肤色年纪装扮入时表情或焦灼或傲慢的女士们一看就是积攒了大量大卖场购物经验的,平底人字拖,内衣外面套件宽松的吊带裙甚或海滩cover-up,那些昂贵的手袋大部分都被轻巧的布包取代了。许多女士更带来男友作陪:大卖场也卖男式衣服。除此之外,男友还可以起到拎包,付账,和在试鞋时替女友排队的重要作用。八点一到,一两百号人呼啦啦涌进仓库,这时候就不能不感慨仓库实在有容乃大,这么些人跟百川归海似地瞬间融入打折品的茫茫大海中。
定睛一看,女士们的去向大致分为三类:大多数直奔鞋架,小部分冲向手袋,还有为数不少的竟然毫不犹豫地在"As is"的架子上搜刮起残破品来。我把手袋、鞋子一一看过来而不得要领:款式明明难看得很,一色黑漆漆挂Barneys自己牌子的货色。选择很少。至于价钱也远远说不上可爱:说实话,本地的department stores,几周之前折扣就超过了这个幅度。至于大家为啥还要钻破了头跟不要钱似地大肆采购,对我来说完全是不可理解的。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种白菜甩卖式的大卖场里,烧包气氛十分浓厚。伸手刚想看一件衣服,边上就冷不丁嗖地一声地伸出一只比我更快的手,坚定不移地把我看上的衣服从眼皮底下拿走。要是我回头多看看快手美女有没有改变心意放下抢走的衣服,那美女的表情就变得极为警惕,本来还在犹豫,现在则义无反顾地把衣服紧紧抱在怀里搜寻下件猎物去也。这样严峻的竞争形势下,看见顺眼的衣服实在顾不上再三思量——抓在手里再说吧。一位和蔼可亲的胖大妈笑眯眯逡巡在衣架之间,见人就递上一个垃圾袋似的塑料袋。没多久,整间仓库里就满是费力地拽着大袋子,目光游移,闪烁着狂热失去理智的光芒,还在苦苦寻找心头好的美女们。
Prada的裙子从两三千打到六七百,对于我来说还是近乎荒谬的数字。尺码多是40以上,所以想找几件试着玩亦不可得。我早早打了退堂鼓。这天上午开会,我早就声明"I have an appointment" 不肯参加。一看表还不到开会时间,于是不急着回办公室,而是找个地方坐下来喝咖啡、吃蛋糕、顺手写写终于有机会亲历的大卖场购物。
Monday, March 10, 2008
08年购包记
衰老的标志无非是莫名其妙冒出来的白头发,化妆之后明亮一大截的肤色,以及对于手袋首饰日益膨胀的占有欲。在2007年的尾巴上,我终于长叹一口气,决定我要拥有一个奢侈品等级的手袋。从这一刻起,我正式接受了自己成为大龄女青年的现实,并开始了旷日持久的handbag shopping历程。
原本我对手袋真的没什么兴趣。在Loehmann’s和Nordstrom Rack里摸爬滚打多年的我,花在包上的钱最多不过70块上下。这价位上我可以轻松买到二线的牌子,偶尔也能捡个漏买个Prada或者Versus啥的。多年来我维持着极佳的心理平衡,直到今年年初为止。
今年年初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个名唤Neiman Marcus的Department store,把自己extra 50% off的广告打了个震天响。此消息一经传开,立即在恋包成狂的女人中间引起轰动。NM是老牌精品店,并不擅长网上卖东西,因此sale做得十分粗糙。打折的手袋每天都有新货放上去,时间完全无法预期。可怜诸多职业女性,不比幸福的家庭主妇有大把时间可以慢悠悠血拼,被迫在会议和会议的间隙爬上网站一遍遍刷屏。此役涉及的手袋数量以百计,包括Gucci,
D&G, Burberry, Ferragamo, Prada等一线大牌,折扣程度可达60%以上。每个手袋放上网站几分钟内就告售罄。许多买家为了不错过机会,只要看到有存货就马上下单。就算下了单,也有可能收到NM的撤单通知。又有许多人买了之后肉痛,立刻反悔退掉。到后来买的糊涂,卖的也糊涂。成交的单被撤掉,撤掉的单又寄出来。有人竟然一口气花几千块买了七八上十个包,真堪称叹为观止。
扯远了。我与这件事本来全不相关,但出于看热闹的考虑,把这场sale从头跟到尾。两三个星期下来,我惊讶地发现我对于手袋的价位接受程度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在此sale之前,如果有人跟我说花一千块买了个手袋,我会在心里暗暗嘲笑道:羊牯!在此sale之后,我看着一线牌子的包在500块以下就感觉跟拣了便宜货似的。整个holiday season没买什么东西的我,此刻心里蠢蠢欲动,有个唧唧歪歪的小小声音在耳边嘟哝:买了吧买了吧别再等了干脆给自己买个包吧。这念头一起,就再也无法收拾。
美元疲软,股市低迷。Google的股票六个月前直奔750而去,如今不到430,看来还得接着跌。超市里吃的用的全都涨了价。当年油价上了2块钱一加仑大家花颜失色,如今它$3.7一加仑了,也只得打碎牙齿往肚里吞。我当年买的一块Burberry羊绒围巾不过90块,今年号称打折,$188一条,大家跟不要钱似地疯抢。LV和Chanel从不打折,每年不慌不忙涨个百分之十的价,如今看来简直是最妥当的投资。其他一线牌子若折扣够大,将来出售也亏不了多少钱。这投资逻辑大抵似是如非,却坚定了我花钱的决心。一旦有了理论依据,接下来就是买哪个包儿的问题了。这应该不是个苦差事,我乐观地想。
事实证明我彻底错了。在我八年的shopping生涯中,从没有比这几个星期过得更为痛苦的。问题出在几乎是90度直角的learning curve上。无数大牌,无数大牌的无数season,这无数season中间出的无数个包的名字,无数个不同的尺寸……要看到一个包就能认出它到底值多少钱,对于压根没买过名牌手袋的我来说简直是难于上青天。更糟糕的是,在看了无数不同各个季节的设计之后,我的审美观犹如吃多了辣椒的舌头那样变得麻木之极再也尝不出味道。一个新的手袋放在我面前,要问我好不好看,我竟得犹豫半天拿不定主意。买东西买到这个份儿上,真犹如面对一场没有把握的期末考试。
阅包无数之后,晚装包,职业装包,休闲包……wish list在不知不觉中越来越长。网站看得我眼晕,头疼,心动过速。每天要查一遍若干网站新上的减价货,更成了种哑巴吃黄连的负累。这时候就觉得LV和Chanel简直是天下最好的包。既没有减价因素需要考虑,二手货又能卖个好价钱,买起来放心大胆许多——只可惜我并没那个预算可以烧掉一千刀。终于在某个周末,我再也无法忍受看不见摸不着实物的痛苦,做出重大决定,驾着我的小兔子出门扫荡去也。
Nordstrom, Bloomingdales,我把wish list上的包统统试了个遍。出门试包果然是英明的。网站上看起来亮眼的包,放在店里大多是我不会选的。三分媚有点儿邪的亮皮D&G,实物怎么看怎么比价格要cheap一多半;端庄大方的MMJ
Dr. Q,皮子硬得要命,背在身上大得夸张,镜子里的我犹如收拾了行囊准备逃命的难民。至于Marc
Jacobs那些艳光四射的Stam,我估计也得长高十公分增肥三十磅,看起来尺寸才比较合理。一圈走下来,我的自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当然,心里长的草也被拔了个差不离。抱着最后的希望我冲进了LV店。这个周末晚上的八点半,LV店里空荡荡的只有三个导购和我一个顾客。我咽了口口水,尽量不去直视门口的黑人门卫,站在柜台后面检阅自己指甲油的白人小姑娘,和笑容满面向我逶迤逼来的日本老太太,专心看架子上放着的手袋。须知这可是我第一次孤零零深入这样吃人不吐骨头的名品店啊。眼看已经被逼到了墙角,一咬牙一横心,我摆出最无所谓的姿态向老太太一口气要了七个包。这些摆在架子上明明光芒四射的好东西,挂在我身上怎么看怎么都不妥帖。我不动声色地说声谢谢然后在六道咄咄目光的追击下落荒而逃。此役终以我啥都没买而胜利告终。
包,我还是没有。买包的心,死了一多半。在看到其他人发疯似地抢购名牌包的时候,如今我的反应已经变成了不怀好意的冷笑。真真冷暖自知啊。那些闪光的,金属的,嵌亮片的,镶宝石的,摆在店里华丽丽的,挎在身上相当寒碜的,原价一两千的折扣店里两三百的……买了号称是timeless其实进了衣柜不再出现的,更有甚者,几十几百个手袋搁在家里权当摆设的……那个手袋的世界有不一样的mentality和审美观。我惊为天人的手袋,却被别人贬为垃圾。热卖中的Chloe Paddington,Fendi Spy, 我则翻来覆去怎么看都不得要领。从Stam, Epi, Edith中抽身出来,仿佛一场轰轰烈烈的show落了幕,剧院外夜色清凉。我从车的后备箱里找出当初花20刀买的Reaction手袋往身上比了比,还别说,看起来比两千刀的手袋顺眼二十万倍。
后记:有位小美女上个月一口气买了七个手袋。在她某天贴过NM的一个打折的Ferragamo之后,我意外地跟着她贴的link买到了Marc by Marc Jacobs一只由$500打到$160块的白色手袋。我的购包历程由NM引发,还终结在NM上。跟着有钱有闲恋包狂们在fetish的边上打了个转,俺也算是抢了个NM的deal,人生终于又完整了一回。全活儿!阿门!
原本我对手袋真的没什么兴趣。在Loehmann’s和Nordstrom Rack里摸爬滚打多年的我,花在包上的钱最多不过70块上下。这价位上我可以轻松买到二线的牌子,偶尔也能捡个漏买个Prada或者Versus啥的。多年来我维持着极佳的心理平衡,直到今年年初为止。
今年年初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个名唤Neiman Marcus的Department store,把自己extra 50% off的广告打了个震天响。此消息一经传开,立即在恋包成狂的女人中间引起轰动。NM是老牌精品店,并不擅长网上卖东西,因此sale做得十分粗糙。打折的手袋每天都有新货放上去,时间完全无法预期。可怜诸多职业女性,不比幸福的家庭主妇有大把时间可以慢悠悠血拼,被迫在会议和会议的间隙爬上网站一遍遍刷屏。此役涉及的手袋数量以百计,包括Gucci,
D&G, Burberry, Ferragamo, Prada等一线大牌,折扣程度可达60%以上。每个手袋放上网站几分钟内就告售罄。许多买家为了不错过机会,只要看到有存货就马上下单。就算下了单,也有可能收到NM的撤单通知。又有许多人买了之后肉痛,立刻反悔退掉。到后来买的糊涂,卖的也糊涂。成交的单被撤掉,撤掉的单又寄出来。有人竟然一口气花几千块买了七八上十个包,真堪称叹为观止。
扯远了。我与这件事本来全不相关,但出于看热闹的考虑,把这场sale从头跟到尾。两三个星期下来,我惊讶地发现我对于手袋的价位接受程度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在此sale之前,如果有人跟我说花一千块买了个手袋,我会在心里暗暗嘲笑道:羊牯!在此sale之后,我看着一线牌子的包在500块以下就感觉跟拣了便宜货似的。整个holiday season没买什么东西的我,此刻心里蠢蠢欲动,有个唧唧歪歪的小小声音在耳边嘟哝:买了吧买了吧别再等了干脆给自己买个包吧。这念头一起,就再也无法收拾。
美元疲软,股市低迷。Google的股票六个月前直奔750而去,如今不到430,看来还得接着跌。超市里吃的用的全都涨了价。当年油价上了2块钱一加仑大家花颜失色,如今它$3.7一加仑了,也只得打碎牙齿往肚里吞。我当年买的一块Burberry羊绒围巾不过90块,今年号称打折,$188一条,大家跟不要钱似地疯抢。LV和Chanel从不打折,每年不慌不忙涨个百分之十的价,如今看来简直是最妥当的投资。其他一线牌子若折扣够大,将来出售也亏不了多少钱。这投资逻辑大抵似是如非,却坚定了我花钱的决心。一旦有了理论依据,接下来就是买哪个包儿的问题了。这应该不是个苦差事,我乐观地想。
事实证明我彻底错了。在我八年的shopping生涯中,从没有比这几个星期过得更为痛苦的。问题出在几乎是90度直角的learning curve上。无数大牌,无数大牌的无数season,这无数season中间出的无数个包的名字,无数个不同的尺寸……要看到一个包就能认出它到底值多少钱,对于压根没买过名牌手袋的我来说简直是难于上青天。更糟糕的是,在看了无数不同各个季节的设计之后,我的审美观犹如吃多了辣椒的舌头那样变得麻木之极再也尝不出味道。一个新的手袋放在我面前,要问我好不好看,我竟得犹豫半天拿不定主意。买东西买到这个份儿上,真犹如面对一场没有把握的期末考试。
阅包无数之后,晚装包,职业装包,休闲包……wish list在不知不觉中越来越长。网站看得我眼晕,头疼,心动过速。每天要查一遍若干网站新上的减价货,更成了种哑巴吃黄连的负累。这时候就觉得LV和Chanel简直是天下最好的包。既没有减价因素需要考虑,二手货又能卖个好价钱,买起来放心大胆许多——只可惜我并没那个预算可以烧掉一千刀。终于在某个周末,我再也无法忍受看不见摸不着实物的痛苦,做出重大决定,驾着我的小兔子出门扫荡去也。
Nordstrom, Bloomingdales,我把wish list上的包统统试了个遍。出门试包果然是英明的。网站上看起来亮眼的包,放在店里大多是我不会选的。三分媚有点儿邪的亮皮D&G,实物怎么看怎么比价格要cheap一多半;端庄大方的MMJ
Dr. Q,皮子硬得要命,背在身上大得夸张,镜子里的我犹如收拾了行囊准备逃命的难民。至于Marc
Jacobs那些艳光四射的Stam,我估计也得长高十公分增肥三十磅,看起来尺寸才比较合理。一圈走下来,我的自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当然,心里长的草也被拔了个差不离。抱着最后的希望我冲进了LV店。这个周末晚上的八点半,LV店里空荡荡的只有三个导购和我一个顾客。我咽了口口水,尽量不去直视门口的黑人门卫,站在柜台后面检阅自己指甲油的白人小姑娘,和笑容满面向我逶迤逼来的日本老太太,专心看架子上放着的手袋。须知这可是我第一次孤零零深入这样吃人不吐骨头的名品店啊。眼看已经被逼到了墙角,一咬牙一横心,我摆出最无所谓的姿态向老太太一口气要了七个包。这些摆在架子上明明光芒四射的好东西,挂在我身上怎么看怎么都不妥帖。我不动声色地说声谢谢然后在六道咄咄目光的追击下落荒而逃。此役终以我啥都没买而胜利告终。
包,我还是没有。买包的心,死了一多半。在看到其他人发疯似地抢购名牌包的时候,如今我的反应已经变成了不怀好意的冷笑。真真冷暖自知啊。那些闪光的,金属的,嵌亮片的,镶宝石的,摆在店里华丽丽的,挎在身上相当寒碜的,原价一两千的折扣店里两三百的……买了号称是timeless其实进了衣柜不再出现的,更有甚者,几十几百个手袋搁在家里权当摆设的……那个手袋的世界有不一样的mentality和审美观。我惊为天人的手袋,却被别人贬为垃圾。热卖中的Chloe Paddington,Fendi Spy, 我则翻来覆去怎么看都不得要领。从Stam, Epi, Edith中抽身出来,仿佛一场轰轰烈烈的show落了幕,剧院外夜色清凉。我从车的后备箱里找出当初花20刀买的Reaction手袋往身上比了比,还别说,看起来比两千刀的手袋顺眼二十万倍。
后记:有位小美女上个月一口气买了七个手袋。在她某天贴过NM的一个打折的Ferragamo之后,我意外地跟着她贴的link买到了Marc by Marc Jacobs一只由$500打到$160块的白色手袋。我的购包历程由NM引发,还终结在NM上。跟着有钱有闲恋包狂们在fetish的边上打了个转,俺也算是抢了个NM的deal,人生终于又完整了一回。全活儿!阿门!
Saturday, December 29, 2007
退衣记
话说八年来专拣便宜货的我,感恩节忽然决定抛弃给了我无数$15以下好deal得专卖店,转投名牌大店Saks和NM。节前pre-sale,买了两件 Anna Sui的裙子,一条Nanette Lepore的长裤。在网上买的时候顺利得不象话,拿到信用卡帐单才觉得肉痛……NM的包裹到的时候我正在佛罗里达,家里没人,给退回去了,倒省了一桩事。Saks买来的那件,穿在身上如同米袋,真叫人欲哭无泪。也只能退掉。一拖再拖,拖到无可再拖,我终于下定决心去了Saks在Beverly Hills的那家店。
进门先找directory。四下转了整整一圈,居然没找着。心想那总该有Customer Service的大牌子吧。绕了第二圈,还是没有。第三圈找扶手梯,仍然没有。我心生恐慌,左看看右看看,偌大的厅里没几个人,看不见戴牌子的店员。有两个我基本确认是店员的,都行色匆匆来去如飞,完全视旁人如无物。转上第四圈,终于有了突破性的发现:电梯。。。先上楼再说。直奔五楼,一眼望去,仍然一片黑乎乎。Directory……没有 directory。店员……不戴牌子。我瞅准了整层楼最gay的一个男生,冲上前问:"Do you work here?"果不出所料。。这位真是售货先生。不过他瞅了瞅我手里的袋子,简洁地告诉我:这整座楼都是男装,女装在隔壁……天哪,六层楼的男装部……Saks真是变态啊。。。
女装部其实隔了一条马路,进门只觉莺声燕语,男装部灰蒙蒙的抑郁气氛一扫而空。Directory……还是没有。扶手电梯……倒是有一部。不过我这回盯住一位脸上粉最厚长得最像芭比娃娃闪亮蓝色眼影假睫毛最夸张的女士上前询问,果然不出所料……这位真是售货小姐。她瞅了瞅我手里的袋子,告诉我去五楼或者六楼试试运气。。。苍天啊。。。退件衣服难道还要找到这个牌子的柜台么……
后来我明白过来二三四楼都是大牌子的专柜。五楼人不多。我被售货大妈A踢至售货小姐B再踢至某隐藏得很深的customer service柜台……退衣服也就用了30秒吧。
打折很厉害的样子。四下看了看:所有号称折上折的鞋子,上头都连个价签儿也没有。叫我如何看起?打道回府,恍然发觉自己在Saks迷魂阵里花去了30分钟有余。Saks门外空气真新鲜啊。以后要是再跟Saks买东西,俺就是个棒锤。
进门先找directory。四下转了整整一圈,居然没找着。心想那总该有Customer Service的大牌子吧。绕了第二圈,还是没有。第三圈找扶手梯,仍然没有。我心生恐慌,左看看右看看,偌大的厅里没几个人,看不见戴牌子的店员。有两个我基本确认是店员的,都行色匆匆来去如飞,完全视旁人如无物。转上第四圈,终于有了突破性的发现:电梯。。。先上楼再说。直奔五楼,一眼望去,仍然一片黑乎乎。Directory……没有 directory。店员……不戴牌子。我瞅准了整层楼最gay的一个男生,冲上前问:"Do you work here?"果不出所料。。这位真是售货先生。不过他瞅了瞅我手里的袋子,简洁地告诉我:这整座楼都是男装,女装在隔壁……天哪,六层楼的男装部……Saks真是变态啊。。。
女装部其实隔了一条马路,进门只觉莺声燕语,男装部灰蒙蒙的抑郁气氛一扫而空。Directory……还是没有。扶手电梯……倒是有一部。不过我这回盯住一位脸上粉最厚长得最像芭比娃娃闪亮蓝色眼影假睫毛最夸张的女士上前询问,果然不出所料……这位真是售货小姐。她瞅了瞅我手里的袋子,告诉我去五楼或者六楼试试运气。。。苍天啊。。。退件衣服难道还要找到这个牌子的柜台么……
后来我明白过来二三四楼都是大牌子的专柜。五楼人不多。我被售货大妈A踢至售货小姐B再踢至某隐藏得很深的customer service柜台……退衣服也就用了30秒吧。
打折很厉害的样子。四下看了看:所有号称折上折的鞋子,上头都连个价签儿也没有。叫我如何看起?打道回府,恍然发觉自己在Saks迷魂阵里花去了30分钟有余。Saks门外空气真新鲜啊。以后要是再跟Saks买东西,俺就是个棒锤。
Monday, February 12, 2007
鞋
女人热衷起买鞋来,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她们虽然是生来的购物狂,却并非生来就个个懂得在鞋子上花钱。况且买鞋是件技术活儿。一眼看上的东西是不算数的。总要经常逛街的女人才会心里有数,什么样的跟高得有理,什么样的设计花哨得不难看,什么不起眼的款式当得了百搭。一双鞋要舒服、漂亮、配得起衣柜里的衣服;穿的机会多之外,还要经得起折腾。这些标准一概符合的概率小得可怜,是以女人看到了心仪的鞋子,往往不管不顾地花血本买下来。
男士的鞋子,若要质量模样牌子都拿得出手,价格绝对便宜不下来。女士则不同。天价的鞋子不到季末也开始打七八折,那价钱设得,叫你绝对买得起,可是买起来又会冷不丁地心疼。这种策略的杀伤力往往只有在信用卡帐单上才能充分显示出来。
到这里为止我们说的还是理性消费的女人。她们买东西精打细算,对于款式和价格都能够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众所周知,这类女人所占的比例是微乎其微的。大多数女人走的是两个极端。要么大量囤积拿不上台面的便宜货,要么一心盯着不打折的名牌货。后者单靠自己的信用卡一般难以长期承受这样大的打击,因此常有他人信用卡作为坚强的后盾,其强大的杀伤力也一般显示在没有充分心理准备的那个倒霉后盾身上。
传说中的买鞋狂人乃是伊梅尔达马科斯。当年这位风韵犹存的夫人下台的时候,全世界的报纸都睁大了眼睛盯着她的四千多双鞋。当时我还在上小学,听到这个数字只觉得眼前一黑。要等到二十多年以后,才咬着指甲发现,对于许多女人来说,有几百双鞋子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高跟鞋、中跟鞋、平跟鞋;高筒靴子、中筒靴子、低筒靴子;黑色、棕色、米色、白色;凉鞋、跑鞋、拖鞋——每式两双替换,搭配组合起来已经几十款。手头稍有松动,家里存货就直奔上百双而去。碰上对鞋子有特殊癖好的主儿,看见心爱的鞋子神魂颠倒,不顾一切先买下来,以后才考虑新买衣服手袋皮带墨镜搭配之,则间接成本接近无穷大。买鞋的钱,不过是个引子罢了。
欲望都市中凯瑞见鞋眼开,遭了抢只苦苦哀求窃贼放过她新买的当季高跟鞋。爱鞋如命者我见过一个,乃是办公室里的菲裔同事。她来应聘那天,办公室一众女职员对着她的高跟鞋艳羡不已,进而苦苦哀求主管雇她进来做事。她果然不负众望,不重样儿的鞋子穿了一个月有余,最绝的是无论穿那个色系的衣服,都必然有同一颜色的鞋子来配。这女孩子见到心爱的鞋子,不顾号码地买下来,宁可随后送给同事也是好的。那些叫人眼花缭乱的美丽鞋子,一般美国店里连见都见不到,大多购自菲律宾。主管也是女人,一日终于忍不住蓬勃的好奇心,半赞叹半嫉妒地问她:“你怎么有这么多双漂亮鞋子!”这菲律宾女孩子耸耸肩膀,非常大方地回答:“It’s just a Pilipino thing!”闻之方才恍然,二十多年前真是冤枉了马科斯夫人。
男士的鞋子,若要质量模样牌子都拿得出手,价格绝对便宜不下来。女士则不同。天价的鞋子不到季末也开始打七八折,那价钱设得,叫你绝对买得起,可是买起来又会冷不丁地心疼。这种策略的杀伤力往往只有在信用卡帐单上才能充分显示出来。
到这里为止我们说的还是理性消费的女人。她们买东西精打细算,对于款式和价格都能够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众所周知,这类女人所占的比例是微乎其微的。大多数女人走的是两个极端。要么大量囤积拿不上台面的便宜货,要么一心盯着不打折的名牌货。后者单靠自己的信用卡一般难以长期承受这样大的打击,因此常有他人信用卡作为坚强的后盾,其强大的杀伤力也一般显示在没有充分心理准备的那个倒霉后盾身上。
传说中的买鞋狂人乃是伊梅尔达马科斯。当年这位风韵犹存的夫人下台的时候,全世界的报纸都睁大了眼睛盯着她的四千多双鞋。当时我还在上小学,听到这个数字只觉得眼前一黑。要等到二十多年以后,才咬着指甲发现,对于许多女人来说,有几百双鞋子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高跟鞋、中跟鞋、平跟鞋;高筒靴子、中筒靴子、低筒靴子;黑色、棕色、米色、白色;凉鞋、跑鞋、拖鞋——每式两双替换,搭配组合起来已经几十款。手头稍有松动,家里存货就直奔上百双而去。碰上对鞋子有特殊癖好的主儿,看见心爱的鞋子神魂颠倒,不顾一切先买下来,以后才考虑新买衣服手袋皮带墨镜搭配之,则间接成本接近无穷大。买鞋的钱,不过是个引子罢了。
欲望都市中凯瑞见鞋眼开,遭了抢只苦苦哀求窃贼放过她新买的当季高跟鞋。爱鞋如命者我见过一个,乃是办公室里的菲裔同事。她来应聘那天,办公室一众女职员对着她的高跟鞋艳羡不已,进而苦苦哀求主管雇她进来做事。她果然不负众望,不重样儿的鞋子穿了一个月有余,最绝的是无论穿那个色系的衣服,都必然有同一颜色的鞋子来配。这女孩子见到心爱的鞋子,不顾号码地买下来,宁可随后送给同事也是好的。那些叫人眼花缭乱的美丽鞋子,一般美国店里连见都见不到,大多购自菲律宾。主管也是女人,一日终于忍不住蓬勃的好奇心,半赞叹半嫉妒地问她:“你怎么有这么多双漂亮鞋子!”这菲律宾女孩子耸耸肩膀,非常大方地回答:“It’s just a Pilipino thing!”闻之方才恍然,二十多年前真是冤枉了马科斯夫人。
Tuesday, April 26, 2005
与高跟鞋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上班四个月以后,春天也过去了一半。夹脚凉鞋都重见天日。洗过澡之后我盘算着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决定给脚趾甲涂上和凉鞋相配的颜色。
整个冬天没有留心过自己的脚。灯下细细一看,我大惊失色:这是我的脚吗?颜色发红,几个小脚趾上被磨出了老茧,常与高跟鞋摩擦承重的几处都粗糙得不成样子。而且,自大脚趾以下,那几个小脚趾头大概是承重的缘故,全都迅速变得粗壮起来。总而言之,这双脚去年还包在运动鞋和棉袜里面养得白白嫩嫩的,我不能相信这就是同一双脚。涂完趾甲,看来看去,有万念俱灰之感。
从懂事起,就盼着有朝一日穿细跟皮鞋,在我看来,那是长大成为女人的最佳标志。然而真到了可以随意穿高跟鞋的年纪,却发现自己实在无法handle二寸以上的细跟。曾经买过一双高跟细带的紫色凉鞋,穿去上学半天之后就寸步难行,结果是在雨里赤脚拎着凉鞋走回了家。
在商店里试过各个牌子、式样、高度的高跟鞋之后,我渐渐有了一套理论。那些细细跟儿,尖尖头儿,模样纤细优雅,号称Made in Italy的高跟鞋,价钱大都十分昂贵——贵还不打紧,关键是这种鞋子,做得再好也无法在水泥地上履步如飞超过二十分钟。它们造来就是为了踩厚地毯的,柔软的地毯才能恰如其分地化解高跟带给脚掌的压力。并且穿了这样的鞋子,就要细心爱护双脚,treatment,趾甲油,去粗皮,一样都不可以少,才不至于一双脚被细带高跟鞋衬得粗糙难看。当然丝袜是不可以少的,就算每个月勾破两双,一年也要买两打。衣衫、手袋、妆容、头发,可以想见都会因为要配合那种小姑娘朝思暮想的优雅女人味儿而细心打理起来,各项支出随之疯长,叫初出茅庐的新鲜人捉襟见肘。接下来——穿高跟鞋既没法走长路又没法开车,护花使者必不可少,得要有时间有财力开一辆好车接来送往……到此处我们已经陷入了一切庸俗言情小说男财女貌的窠臼。我的结论是,高跟鞋乃是女人堕落的根源。
刚开始坐办公室,觉得有了穿高跟鞋的充分理由,还傻乎乎兴奋不已;上班四个月以后,我的脚被高跟鞋折磨得苦不堪言,最初的新鲜劲儿早就过去,每每坐在cubic里面我就偷偷把鞋脱了一脚蹬开。开始在四处寻摸着要买一双优雅便宜的平跟鞋,却发现挑到一双好看的平跟鞋更比买高跟鞋辛苦一万倍。
上周开一个为期三天的会议,全程穿正装。第二天早上,我们这组的秘书雪儿看见我,道声早安,下一句就问候道:“你的脚还好吧?”这话来得有些突兀,我愣了一小会儿,再一想,可不是么,吃苦的不只是我一个人,高跟鞋乃是所有OL的噩梦。
整个冬天没有留心过自己的脚。灯下细细一看,我大惊失色:这是我的脚吗?颜色发红,几个小脚趾上被磨出了老茧,常与高跟鞋摩擦承重的几处都粗糙得不成样子。而且,自大脚趾以下,那几个小脚趾头大概是承重的缘故,全都迅速变得粗壮起来。总而言之,这双脚去年还包在运动鞋和棉袜里面养得白白嫩嫩的,我不能相信这就是同一双脚。涂完趾甲,看来看去,有万念俱灰之感。
从懂事起,就盼着有朝一日穿细跟皮鞋,在我看来,那是长大成为女人的最佳标志。然而真到了可以随意穿高跟鞋的年纪,却发现自己实在无法handle二寸以上的细跟。曾经买过一双高跟细带的紫色凉鞋,穿去上学半天之后就寸步难行,结果是在雨里赤脚拎着凉鞋走回了家。
在商店里试过各个牌子、式样、高度的高跟鞋之后,我渐渐有了一套理论。那些细细跟儿,尖尖头儿,模样纤细优雅,号称Made in Italy的高跟鞋,价钱大都十分昂贵——贵还不打紧,关键是这种鞋子,做得再好也无法在水泥地上履步如飞超过二十分钟。它们造来就是为了踩厚地毯的,柔软的地毯才能恰如其分地化解高跟带给脚掌的压力。并且穿了这样的鞋子,就要细心爱护双脚,treatment,趾甲油,去粗皮,一样都不可以少,才不至于一双脚被细带高跟鞋衬得粗糙难看。当然丝袜是不可以少的,就算每个月勾破两双,一年也要买两打。衣衫、手袋、妆容、头发,可以想见都会因为要配合那种小姑娘朝思暮想的优雅女人味儿而细心打理起来,各项支出随之疯长,叫初出茅庐的新鲜人捉襟见肘。接下来——穿高跟鞋既没法走长路又没法开车,护花使者必不可少,得要有时间有财力开一辆好车接来送往……到此处我们已经陷入了一切庸俗言情小说男财女貌的窠臼。我的结论是,高跟鞋乃是女人堕落的根源。
刚开始坐办公室,觉得有了穿高跟鞋的充分理由,还傻乎乎兴奋不已;上班四个月以后,我的脚被高跟鞋折磨得苦不堪言,最初的新鲜劲儿早就过去,每每坐在cubic里面我就偷偷把鞋脱了一脚蹬开。开始在四处寻摸着要买一双优雅便宜的平跟鞋,却发现挑到一双好看的平跟鞋更比买高跟鞋辛苦一万倍。
上周开一个为期三天的会议,全程穿正装。第二天早上,我们这组的秘书雪儿看见我,道声早安,下一句就问候道:“你的脚还好吧?”这话来得有些突兀,我愣了一小会儿,再一想,可不是么,吃苦的不只是我一个人,高跟鞋乃是所有OL的噩梦。
Subscribe to:
Posts (Atom)